汤建民: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区域特征及差异_米乐棋牌下载-米乐棋牌最新版-米乐游戏下载中心 
米乐棋牌下载 /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产品中心

汤建民: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区域特征及差异

发布时间:2024-04-29 12:59:39 来源:米乐棋牌下载

高职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地方性特征,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但目前针对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特征及差异的系统性评价研究近乎阙如。为此本文构建了由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人才教育培训、科学研究、服务发展、学校声誉等6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

客户服务热线
027-62430409

邮 箱:sales@whdexi.com

传 真:027-62430409

  高职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地方性特征,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但目前针对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特征及差异的系统性评价研究近乎阙如。为此本文构建了由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人才教育培训、科学研究、服务发展、学校声誉等6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定量地评价全国各区域高职教育的发展状况,识别各区域高职教育的发展优势以及面临的主体问题。研究之后发现各区域的优劣势都较明显,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同时存在,推进高职教育发展应该要依据各区域发展特性及差异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措施

  区域高等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策略目标的交汇处和聚焦点,对上具有承载和落实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责任,对下承载着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整体目标的根本任务。由于高职教育除了具有高教性、职教性这二个特征外,还有着非常明显的地方性(区域性)特征,因此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地区崛起、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区域发展的策略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状况的科学评价,是科学制定各区域高职教育发展规划,实现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前提。但目前的研究中,虽然围绕“区域高等教育”的评价研究已有不少,但绝大多数是针对“区域高等教育整体”的笼统的研究,一般并没有细分为“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另外,由于这些研究的数据来源几乎全部来自于各类统计年鉴,因此不仅时效性较差,距离实际发生时间的滞后期一般都在3-4年以上,而且这一些数据因为都是整个地区的总量数据,因此都无法进一步溯源内部的分组成,一般也都无法据此进行更细化和更深入的缘由分析。显然,如果无法深入获得各区域高职教育内部真正的具体差异和特征,那么提出的对策建议和可能采取的策略就可能又是千篇一律的“全面加强版”,但这样做的结果就又可能会引起盲目的重复建设、过度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后果。因此,作者觉得,有必要在研究方法、指标体系、数据来源、研究结论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做一些新的拓展性研究,以更好地来描述和测定各区域高职教育的发展特征及差异,进而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

  根据本文拟达到的研究目标以及笔者近年来开展全国高职院校评价的实践经验,本文构建了如下区域高职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见表1)。

  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中,笔者主要遵循了以下总体思路:第一,贯彻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服务于对接国家需求的战略目标;第二,充足表现高职教育的总体特征:高教性、职业性、地方性;第三,服务于增强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第四,力求能从投入产出全过程,比较系统和全面地反映出各高职院校的发展状况;第五,全部采用客观数据,所有指标均从公开发布的渠道获取,不采用专家打分、问卷调查、学校自报等方式获得数据。

  本文的原始数据采集大多数来源于于四种渠道:一是全国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官网,主要采集校园占地面积、图书馆藏书量等基础设施类数据;二是各高职高专院校的《质量年度报告(2019)》,主要采集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数据;三是教育部等政府部门网站,主要采集中公布的项目立项名单和各类竞赛获奖名单;四是国内外各类权威数据库,主要采集论文、专利等科学研究类数据。

  本研究第一阶段主要是聚焦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且综合采用计算机网络爬虫、数据库数据检索和人工查阅等方法采集各校各类数据,形成数据表。第二阶段主要是采用雷达图、箱形图、小提琴图、优劣势指标统计法等方法来统计、分析和直观地展示数据,得出研究结论。

  (一)从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比较看,东部地区所有指标全面领先于其它三个区域,相对而言,中部高校的优势是在校生数、学生竞赛、专职教师数、建筑面积方面,西部高校的优势是占地面积方面,东北高校的优势是师资力量方面。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与东部高校的差距大多数表现在科研、服务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教学水平与质量等方面。

  按照2011年国家统计局关于东西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划分方法,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个省。]按照这一个口径统计各区域的高职院校数量,发现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数量分别为504、400、409和116所。

  由图1展示的各区域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均值可见,东部地区高校的校均表现都明显好于其它三个区域,其中优势特别显著的指标有教学成果奖、科研项目、CSSCI论文、发明专利、技术交易到款额、入选50强高校的数量等。相对而言,中部高校的优势主要有在校生数、学生竞赛、专职教师数、建筑面积方面,整体表现也好于西部和东北地区。西部高校的优势是占地面积方面,明显弱势的指标是国家级教学团队、杰出人才、精品课程和科研项目等,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东北高校的优势大多数表现在示范校或骨干校、杰出人才、国家级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比等方面,明显的弱势是实训基地、科研项目、CSCD论文、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技术交易到款额等。同时,校均在校生数、专职教师数、建筑面积、占地面积等指标也是四个区域中最小的,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东北地区高职院校的规模是普遍偏小的。另外,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东北高校在校均杰出人才、双师型教师比、国家级教学团队方面都明显比中西部高校有优势,但在科研和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的表现却又是四个区域中最差的,形成了一个显明悖论,因此东北区域高校如何充分的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二)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地区的比较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各有优长;整体看,长三角、珠三角高校略好于京津冀高校;成渝地区整体弱于其他三个地区。

  图2显示,长三角地区高校在技术交易到款额、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公益性培训服务、发明专利、理工类论文、学生竞赛、骨干专业、实训基地等方面有明显优势,长三角高校较弱势的指标是国家级教学团队。珠三角高校的优势是在校生数、专职教师数、图书总数、仪器设施总值、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科研项目、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等方面,其弱势指标主要是生均仪器、生均图书和教师教学竞赛方面。京津冀高校的优势是生均仪器、生均图书、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师教学竞赛、入选双高校和示范校的高校数量方面,相对较为弱势的指标是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在校生数、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CSSCI论文、CSCD论文、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入选50强高校等。成渝地区整体弱于其他三个地区,其中弱势明显的是仪器设施总值、实训基地、杰出人才、双师型教师比、国家级教学团队、骨干专业、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科研项目。

  (三)从省域高职院校数量看,江苏、广东、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南等领先;从校均质量看,则是浙江、江苏、山东、北京、广东、天津等领先。

  从高职院校的数量看,大概能将全国31个省区市(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区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是高职院校数量居于全国前三位,数量在85所及以上的地区,分别是江苏(89所,未包括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广东(89所)和河南(85所);第二梯队是高职院校数量在60-80所之间的地区,包括山东(78所)、四川(75所)、安徽(74所)、湖南(72所)、河北(61所)、江西(60所)和湖北(60所);第三梯队是高职院校数量在25-50所之间的地区,包括福建(50所)、云南(49所)、山西(49所)、辽宁(49所)、浙江(48所)、贵州(43所)、黑龙江(42所)、广西(42所)、重庆(40所)、陕西(40所)、内蒙古(36所)、新疆(35所)、甘肃(27所)、天津(26所)、上海(25所)、吉林(25所)和北京(25所);第四梯队是高职院校数量较少的地区,包括海南(13所)、宁夏(11所)、青海(8所)、西藏(3所)。

  从省域高职院校的发展质量看,最强的是浙江、江苏、山东三省。由表2可见,在28个二级指标中,浙江的优强、较强、中强、较弱、弱势指标分别是21、3、2、2、0个,江苏是15、9、3、1、0个,山东是10、13、3、2、0个,这3个省也是全国31个省区市中均没有弱势指标的省域。除了这3个省外,较强的省份则主要有北京、广东、天津、重庆、陕西、湖南和湖北,这些省区市一般都既有优强指标,也有弱势指标。

  表注:本文将指标评价强度分为5个等级:当指标排名进入前10%时确定其为优强指标,当指标排名在10-30%(不包括10%,下同)时确定其为较强指标,当指标排名在30-50%时确定其为中强指标,当指标排名在50-75%时确定其为较弱指标,当指标排名在75-100%时确定其为弱势指标。

  由表2可见,弱势指标较多的省份主要是西藏、云南、宁夏、新疆、贵州、内蒙古、青海、吉林、山西、上海。除上海外,都属于中西部或东北地区。

  表3进一步标识了31个省区市的具体优强指标和弱势指标。比如,安徽省的弱势指标是生均仪器、技术交易到款额、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50强院校。北京市的优强指标是仪器设施总额、生均仪器、生均图书、杰出人才、教师教学竞赛、骨干专业、CSSCI论文、双高校,弱势指标是占地面积、专职教师数、在校生数、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

  (四)通过对浙江、河南、山西三个代表性省域的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各地区的优劣势各有各的不同,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同时存在,因此宜采取更多因地制宜的地方性政策措施。

  通过表2和表3,我们已可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发展强弱和特征及差异有一个比较大致的认识,但如果要对每个省区市作出精准的判断,则需要对数据来进行更详细的展开。本文下面选择浙江、河南、山西分别作为优强省、中强省和弱势省地区的代表,作进一步的示例性分析。

  浙江高职教育发展状况分析:由图3和图4能够准确的看出,浙江省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杰出人才、双师型教师比、骨干专业、精品课程、CSSCI论文、公益性培训服务、双高校、50强院校都方面都表现杰出,在占地面积、生均仪器设施、生均图书、专职教师数等方面则表现一般。前已述及,浙江是全国高职教育发展质量最好的地区,但也仍有其薄弱环节,即其基础设施和专职教师数配备方面投入不够。作者觉得,这既和该省作为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也将和未来全省人民的需求和期待产生很大的差距。建议浙江省依靠其一直增长的经济实力,舍得在高等教育上下大决心、出大手笔、花大投入,继续加快高职教育发展,很好地完成国家赋予的“扩招、培训”任务,力争在推动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河南高职教育发展状况分析:由图5和图6能够准确的看出,河南省在建筑面积、专职教师数、在校生数等方面表现较好,但在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技术交易到款额、发明专利、CSSCI论文、科研项目、精品课程等方面却都表现较弱。从各项指标看,河南的总特点是规模较大,但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河南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也是高职教育大省,但离强省要求差距还很大,建议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师资质量与水平,加强科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识,积极向高职教育强省迈进。

  山西高职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将山西作为高职教育发展比较弱势的代表省,可能出乎有些读者的意外,因为山西的地理位置很难和落后两字直接关联。

  但从图7和图8能够准确的看出, 该省的高职教育发展状况确实让人堪忧,28个二级指标中,不仅没有优强指标,而且除了教师教学竞赛和就业率两个指标外,较弱指标和弱势指标竟然达到了16个和10个之多,可见冰冻三尺已非一日之寒。建议山西能引起足够重视,积极行动起来,振兴三晋的高职教育。

  本文基于全国1429所高职高专院校2018-2019年的发展状态“点”数据,综合使用了大学评价中常用的指标体系构建法和计算机网络爬虫、数据库数据检索和人工查阅等多种数据采集方法,以及数据分析和展示过程中的雷达图、箱形图、小提琴图方法,以及本文自行设计的优劣势指标统计等方法,考察了各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特征及差异,得到如下主要的研究结论:

  第一,东部高职院校的各项指标明显占优;中、西部高职院校之间互有优势,相互间差距不大;西部高校的主要弱势是在杰出人才、国家级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科研项目方面,当然,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以后应该在培养、引进和留住人才方面加大力度;东北高校的弱势主要在于基础设施和科研方面,以后需要注意基本的建设方面的投入和加强科研工作。

  第二,长三角地区高职院校在发明专利、CSCD论文、公益性培训项目、技术交易到款额、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骨干专业、学生竞赛等方面有较大优势,科研表现突出。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在校均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在校生数、教师数、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奖等方面有较大优势,京津冀地区高职院校在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师教学竞赛、生均仪器、入选双高校数量比例等方面有较大优势。成渝地区整体弱于上述三个地区。

  第三,从省域视角分析,按高职院校数量多少排列,发现江苏、广东、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南等省的高职院校数量最多,都在70所以上;数量最少的是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分别只有13所、11所、8所和3所。从校均指标看,发现发展质量最好的是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其次是北京、天津、重庆、陕西、湖南、湖北、河南等省区市。余下地区的高职教育,或数量不多,或质量一般,整体看都还比较弱势。当然,从具体指标看,各省各有各的不同,优强省也有薄弱环节,弱势省也可能有表现良好的指标。

  此外,本研究还有一个发现有必要注意一下,即东北高校的杰出人才拥有量较好,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但在科研和服务发展方面的表现却不如人意,反而明显落后于中西部,这就形成了一个显明反差,因此以后应该抓紧解决如何充分的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等问题。

  根据以上实证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各地区的特征及差异明显,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同时存在,因此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可以更多地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和措施,比如可以多出台一些类似“整省推进策略”和“职业教育高地建设”的地方性文件,尽可能的避免一刀切。2020年以来,教育部在继部省共建山东职业教育高地后,又推动了技能甘肃、江西创新高地建设,后续还可能会启动其他一些城市的职业教育高地建设。作者觉得这就是一个有益的和战略性的创新性尝试。

上一篇:我市打响防诈反诈“人民战争” 下一篇:【CAC2021 基础专题】深耕航天“三遥”六十载争作装备“三化”急先锋 精彩报告敬请期待!